关于过弯磨膝,我们在荧幕上已经司空见惯,生活中不少人也开始尝试赛道,体会到了磨包(滑行块)与地面摩擦带来的刺激。皮衣上的磨包,当然是要让车手磨的!
在入弯时,车快速倾倒,车手可以明确地知道车此时的倾倒角度。大部分的人只知道这是探测倾角用的,但在长弯中,车手也可以透过磨包磨地的感觉来保持倾角的稳定。
很多人将“磨到磨包”视为骑乘技术成长的里程碑,对于正常的骑乘姿势来说,磨包接触到地面代表了倾角达到一定的深度,要维持稳定的深倾角,动力输出控制的要求也甚高。很多赛道车手、老手,都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去做、如何磨到磨包。但他们可能没有告诉你:这是一条不归路,磨到了之后,就回不去了!
在赛道上,磨到磨包并不是一个让车手展现倾角,或让观众知道目前倾角究竟有多深的标志。在倾倒入弯后,也有不少车手会在弯中把脚向内收起来。这样就是为何会拍到一些没磨的照片。 也就是说,当倾角稳定之后把腿向内靠,这样做首先会减少风阻,速度100KPH以上过弯时,有时风会大到把人跟车吹的晃来晃去。对于有些人来说,一直去磨反而会限制倾角,因此会收腿,让车辆倾角再增加。
总之,磨包对于车手来说,是一个被强烈依赖的工具。若是将皮衣上的磨包拿掉,好多车手一定无法愉快地完成比赛。
下面,是几点主动安全的经验总结,和老生常谈不一样:
1、下定决心,让自己绝不酒后驾车。
车友相遇,聊聊车,品品酒,说实话确实是一种享受;但如果还要继续骑行,饮品里就不应该包括酒精。西方国家的一项研究表明,30-50%的骑行事故都是酒精所致。所以,你需要一个决心:骑车不沾酒。
当然,你也不必搞得很苦情,与其承诺永远不碰啤酒、红酒、二锅头那般“煎熬”,还不如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一些不含酒精的替代饮品。你无非就是想提提神、小兴奋一下,其实容易实现。
如果你拥有三辆摩托车,你就必须在这三辆车上分别进行练习;一定记住,它们的制动回馈是不一样的。如果你较快有可能跑160km/h,那么,你必须练习从160km/h紧急制动并稳稳地停下来;然后,你必须清楚地知道真实的制动距离和刹车时间。多练习几次,你就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跑120km/h、160km/h,甚至是那些传说中299+的“爆表”。